1、客流高峰时期,出租汽车在空车待租状态下遇有多名乘客扬手招车时,驾驶员应____。
A、向距离本车行进方向最近的乘客及时供车
B、根据目的地远近选择乘客供车
C、根据乘客目的地走向道路拥堵状况选择乘客供车
D、根据小费多少选择乘客供车
答案:A
解释:哪位乘客近就选哪个,客流高峰期,防止堵塞。
2、出租汽车内的乘客交谈过程中,驾驶员应当____。
A、参与乘客的谈话
B、要求乘客保持安静
C、打断乘客说话
D、专心开车,不插话
答案:D
解释:《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第三章第三节:服务流程可知,乘客之间交流时不要随意说话、打断。
3、出租汽车驾驶员承租时的服务内容包括____。
A、出租汽车竖起空车待租标志后,驾驶员应做到有车必供,不拒载、不挑客
B、驾驶员要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在允许停靠或临时上、下客的路段载客
C、进入出租汽车站点经营的要按序停靠、载客,服从站点管理人员的管理与调派
D、电话预约租车应遵守信用,准时到达
答案:ABCD
解释:《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第三章第三节:服务流程可知,承租时,应注意(1)驾驶员要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在允许停车路段或服务站点停车载客。(2)进入出租汽车服务站点,出租汽车驾驶员应文明排队,车内等候,按序走车,服从引导调度,不得私自揽客。(3)除下列情形外,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载客或者中途终止服务:乘客在禁止停车的路段招收拦车;乘客携带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放射性、传染性等违禁物品乘车;醉酒、精神病患者等自主行为能力受限者在无人陪同或监护下乘车;乘客目的地超出省、市、县境或夜间去偏远、冷僻地区而不按规定随驾驶员进行登记;乘客的要求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的。(4)乘客上车前,不得有询问乘客目的地等挑客行为
4、驾驶出租汽车进入隧道前,要注意隧道前的交通标志,开启前照灯,选择____。
A、高速行驶
B、在限制速度以内行驶
C、匀速行驶
D、不低于限制速度行驶
答案:B
解释:《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第四章第二节:安全运营基本要求可知,隧道、涵洞内严格遵守限速规定,选择安全的行驶路线,尽量利用发动机的牵阻作用控制车速或减速。
5、出租汽车驾驶员应谨慎服用的药物有____。
A、抗过敏药
B、解热阵痛药
C、镇咳药
D、镇静催眠药
答案:ABCD
解释:《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第四章第二节:安全运营基本知识可知,出租汽车驾驶员应谨慎服用以下药物:抗过敏药、镇静催眠药、解热镇痛药、镇咳药、平喘药、胃肠解痉药、止咳药、抗高血压药、抗心绞痛药、降糖药、抗心率失常药。如服用了上述药物,应当暂停运营。
6、雪天驾驶出租汽车行驶,轻踩制动或缓打转向时,易导致侧滑、甩尾、转向失控。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释:《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第四章第四节:安全行车特别要求与紧急情况处理可知,通过冰雪路面时,应当降低车速、缓慢行驶、轻踩加速踏板和制动踏板。路面结冰附着力小,车轮易滑转和侧滑,起步应踩加速踏板,缓松离合器踏板,以降低驱动转矩,适应较小的附着力,防止车辆滑转。行驶中加速不可过猛,以防驱动轮打滑,转弯时,保持匀速车速,适当增大转弯半径,不得猛转转向盘,以防发生侧滑。
7、行车中应保持发动机的冷却液温度在____,防止出现“开锅”现象。
A、40~50℃
B、60~70℃
C、70~80℃
D、80~90℃
答案:D
解释:《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第六章第一节:出租汽车维护的基本知识可知,为延长发动机及车辆的使用寿命和提高其性能,车辆在磨合期内,要确保发动机冷却液在规定的温度(80~90℃)范围内工作。
8、一氧化碳(C02)排放与地球温室效应无关。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释:《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第七章第三节:汽车环保知识可知,汽车发动机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有氮氧化物(NOx)、碳氢化合物(HC)、一氧化物(CO)及微粒物(PM)。氮氧化物(NOx)、碳氢化合物(HC)经阳光照射,在大气中形成光化学烟雾,对人的呼吸系统产生极大危害;氮氧化物(NOx)和二氧化硫(SO2)在大气中可产生酸雨效应。
9、出租汽车计价器显示的车费不包含____。
A、路桥通行费
B、计程费用
C、计时费用
D、起步运价
答案:A
解释:《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第五章第一节:计价器和空车待租标志使用可知,计价器显示的车费不包含车辆通行费,一般不含燃油附加费,出租汽车驾驶员应向乘客告之并做好解释工作,如实向乘客收费,不得向乘客收取返程的通行费。
10、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合格成绩有效期为____。
A、6个月
B、1年
C、3年
D、5年
答案:C
解释:《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第十章第一节: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管理可知,设区的市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在考试结束10日内公布考试成绩。考试合格成绩有效期为3年。全国公共科目考试成绩在全国范围内有效,区域科目考试成绩在所在地行政区域内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