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出租汽车内的乘客交谈过程中,驾驶员应当____。
A、参与乘客的谈话
B、要求乘客保持安静
C、打断乘客说话
D、专心开车,不插话
答案:D
解释:《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第三章第三节:服务流程可知,乘客之间交流时不要随意说话、打断。
2、出租汽车驾驶员在从事客运服务时应当做到____。
A、按乘客要求使用空调、音响等设施
B、响应电召后按乘客预约时间准点到达
C、若未经已上车乘客的同意,不得另载他人
D、拒绝乘客中途改变目的地
答案:ABC
解释:《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第三章第四节:服务技巧和服务禁忌可知,(一)满足乘客对设备服务的需求。(二)电召是预约服务的一种方式。(1)驾驶员在接到调度中心电召服务后,应按乘客要求准时到达约定地点。(2)乘客超出预约时间10分钟未出现,驾驶员应及时与调度中心联系,经同意后才能离开约定地点。(3)驾驶员在接到电召服务后,不能及时到达预约地点的,应提前向调度中心报告,重新安排车辆。(4)乘客上车后,驾驶员要向调度中心发送确认信息。(三)抢客、强行揽客、甩客、倒客,无正当理由中断或强迫乘客换乘其他车辆;未经乘客同意强行拼客,并分别向乘客进行收费。
3、出租汽车驾驶员在城外区域发现乘客有可疑迹象时,要注意路边是否有报警点、派出所或政府其他相关部门。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第四章第五节:出租汽车驾驶员治安防范可知,遇形迹可疑的人租车,驾驶员要提高警惕,注意观察,要从其言行举止、衣貌特征中发现问题,疑点显著的,要设法及时与公安机关取得联系。如可疑人员至中途下车,要记清其上下车地点,行走方向,然后拨打110或到就近的公安机关报警。
4、扑救有毒气体火灾时,扑救人员应穿戴防毒面具和相应的防护用品,站在上风处施救。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由于是“易散发腐蚀性蒸气或有毒气体的火灾”,因此既要做到不中毒,也要做到不被烫伤等,因此在扑救时,要穿戴防毒面具和相应的防护用品,这是为了防止中毒,而站在上风处施救,是因为不会因火势被伤到。 因此本题是对的。
5、蓄电池容量下降,起动性能差;充电时电解液温度异常升高,并过早产生气泡表明蓄电池出现____故障。
A、漏电
B、极板硫化
C、活性物质脱落
D、短路
答案:B
解释:《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第六章第三节:出租汽车常见故障处理可知,蓄电池极板硫化变现为:蓄电池容量下降,起动性能差;充电时电解液温度异常升高,并过早产生气泡;放电时电压下降过快。
6、事故现场呼吸中断伤员的症状表现为无呼吸声音和无呼吸运动。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第八章第二节:乘客突发疾病处置可知,呼吸障碍者的症状为呼吸急促、呼吸微弱,严重者呼吸中断,表现为无呼吸声和无呼吸运动。
7、现场抢救呼吸中断的伤员时,应抬起下颔角使呼吸道畅通,如果受伤者仍不能呼吸,应____。
A、迅速送往医院
B、施行心肺复苏抢救
C、等待救护人员
D、拍打背部
答案:B
解释:《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第八章第二节:乘客突发疾病处置可知,抢救时,应抬起患者下颌使呼吸道畅通。抢救不能起作用时,抢救者必须仔细检查患者嘴和咽喉内是否有异物,设法吸出和清除异物后,继续实施抢救。
8、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或乘客意外事件后,出租汽车驾驶员做好应急救护的目的是____。
A、减少个人损失
B、挽救生命、减轻伤残.
C、彰显个人英雄主义
D、向乘客所要报酬
答案:B
解释:《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第八章第一节:交通事故处置可知,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或乘客意外事件后,出租汽车驾驶员做好应急救护的目的是挽救生命、减轻伤残。
9、出租汽车应按照交通信号灯指示通行,遇行人、非机动车横穿可以不让行。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释:《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第九章第一节:交通安全规则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章第一节:第四十七条,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机动车行经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时,遇行人横过道路,应当避让。
10、信访过程中不得有下列哪些行为?____
A、在信访接待场所滞留
B、煽动、串联他人信访
C、扰乱公共秩序
D、侮辱、殴打、威胁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答案:ABCD
解释:根据《国家信访条例》第二十条:信访人在信访过程中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信访秩序,不得有下列行为:(一)在国家机关办公场所周围、公共场所非法聚集,围堵、冲击国家机关,拦截公务车辆,或者堵塞、阻断交通的;(二)携带危险物品、管制器具的;(三)侮辱、殴打、威胁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四)在信访接待场所滞留、滋事,或者将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弃留在信访接待场所的;(五)煽动、串联、胁迫、以财物诱使、幕后操纵他人信访或者以信访为名借机敛财的;(六)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国家和公共安全的其他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