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____和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稳定的两种重要手段。
A、帮扶
B、教育
C、制度
D、道德
答案:D
解释:《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第二章第一节: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可知,道德和法律均属于社会上层建筑,是调整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重要行为规范,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成为维护社会秩序稳定的两种重要手段。
2、客流高峰时期,出租汽车在空车待租状态下遇有多名乘客扬手招车时,驾驶员应____。
A、向距离本车行进方向最近的乘客及时供车
B、根据目的地远近选择乘客供车
C、根据乘客目的地走向道路拥堵状况选择乘客供车
D、根据小费多少选择乘客供车
答案:A
解释:哪位乘客近就选哪个,客流高峰期,防止堵塞。
3、儿童乘客具有好奇心强、活泼好动的特点,坐出租汽车时喜好将头、手伸出窗外等,驾驶员应当加强留意和提示,保证儿童乘客的安全。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第三章第三节:服务流程可知,儿童乘客具有好奇心强、活泼好动的特点,坐出租汽车时喜好将头、手伸出窗外,喜欢坐在副驾驶座,对车内设备好奇等。出租汽车驾驶员在运营过程中呀突出爱护,提醒其主意安全,行驶中多注意观察后视镜,关照其不要将头、手伸出窗外等。
4、驾驶员驾驶车辆时保持心情舒畅、平心静气,有助于安全行车。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第四章第三节:安全运营心理素质可知,驾驶员的个性心理特征对安全行车有直接的影响。良好 心里特征表现为行车中头脑清醒、判断迅速、反应迅速、操作敏捷、行动果断。良好的心理特征能够产生积极的增力作用,有利于保障交通安全,而不良的心理特征则会产生消极的减力作用。因此,驾驶出租汽车时,只有保持良好的个性心理特征,才能保证行车安全。
5、行车中出现制动拖滞,若个别制动鼓过热,则属于____工作不良
A、制动分泵
B、制动总泵
C、该轮制动器
D、制动活塞
答案:C
解释:《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第六章第三节:出租汽车常见故障处理可知,放松制动踏板后,全部或个别车轮仍有制动作用,即表明制动拖滞。行车中出现制动拖滞,若各轮制动鼓均过热,表明总泵有故障。若个别制动鼓过热,则属于该轮制动器工作不良。
6、汽车排放是指从汽车尾气中排出的____等有害气体。
A、一氧化碳(CO)
B、碳氢化合物(HC)
C、氮氧化物(Ox)
D、微粒物(PM)
答案:ABCD
解释:《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第七章第三节:汽车环保知识可知,汽车发动机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有氮氧化物(NOx)、碳氢化合物(HC)、一氧化物(CO)及微粒物(PM)。氮氧化物(NOx)、碳氢化合物(HC)经阳光照射,在大气中形成光化学烟雾,对人的呼吸系统产生极大危害;氮氧化物(NOx)和二氧化硫(SO2)在大气中可产生酸雨效应。
7、出租车驾驶员服务质量信誉考核实行基准分值为20分的计分制、另外加分分值为10分,记分周期为12个月,从初次领取从业资格证件之日起计算。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第十章第二节:出租汽车服务质量信誉考核可知,出租车驾驶员服务质量信誉考核实行基准分值为20分的计分制、另外加分分值为10分,记分周期为12个月,从初次领取从业资格证件之日起计算。
8、出租车驾驶员取得从业资格证后超过3年未申请注册的,注册后应当在1年内完成不少于27学时的继续教育。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第十章第一节: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管理可知,出租汽车驾驶员在每个连续计算的继续教育周期内,应当接受不少于54学时的继续教育。出租汽车驾驶员累计注册时间满3年的,也应当接受不少于54学时的继续教育。取得从业资格证超过3年未申请注册的,注册后应当在1年内完成不少于27学时的继续教育。
9、出租车驾驶员在考核周期内综合得分计至0分的,应当在计至0分之日起()内接受服务质量信誉考核专项教育培训。
A、7日
B、10日
C、15日
D、30日
答案:C
解释:《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第十章第二节:出租汽车服务质量信誉考核可知,出租汽车驾驶员在考核周期内综合得分计至0分的应当在计至0分之日起15日内到从业资格管理档案所在地有培训资格的机构接受不少于18个学时的出租汽车法规、职业道德和安全意识等培训并凭培训证明到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办理清除计分手续。
10、下列属于出租汽车企业与驾驶员签订劳动合同必须具备的内容有()。
A、劳动合同期限
B、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C、劳动报酬
D、社会保险
答案:ABCD
解释:《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第九章第二节:合同签订可知,劳动合同包含下列内容:(1)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2)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3)劳动合同期限;(4)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5)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6)劳动报酬;(7)社会保险;(8)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9)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