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因质量问题退车的,机动车所有人应当向哪个车辆管理所申请注销登记?

A、登记地

B、居住地

C、暂住地

D、户籍地

答案:A

解释:《机动车登记规定》规定,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机动车所有人应当向登记地车辆管理所申请注销登记:(一)机动车已达到国家强制报废标准的;(二)机动车未达到国家强制报废标准,机动车所有人自愿报废的;(三)因自然灾害、失火、交通事故等造成机动车灭失的;(四)机动车因故不在我国境内使用的;(五)因质量问题退车的。属于第一款第四项、第五项规定情形的,机动车所有人申请注销登记前,应当将涉及该车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和交通事故处理完毕。属于二手车出口符合第一款第四项规定情形的,二手车出口企业应当在机动车办理海关出口通关手续后二个月内申请注销登记。

2、下列哪种行为会受到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并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A、违反道路通行规定

B、超过规定时速50%

C、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

D、驾车没带驾驶证

答案:B

解释:第九十九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  (三)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  (四)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50%的;  (六)违反交通管制的规定强行通行,不听劝阻的;  (七)故意损毁、移动、涂改交通设施,造成危害后果,尚不构成犯罪的;  (八)非法拦截、扣留机动车辆,不听劝阻,造成交通严重阻塞或者较大财产损失的。  行为人有前款第二项、第四项情形之一的,可以并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有第一项、第三项、第五项至第八项情形之一的,可以并处15日以下拘留。

3、驾驶人有哪种情形的,交通警察可依法扣留机动车驾驶证?

A、饮酒后驾驶机动车

B、超过规定时速10%

C、疲劳后驾驶机动车

D、行车中未系安全带

答案:A

解释:只要看到有饮酒两个字,其他都不用看,就是这个A。饮酒驾驶是最恶劣的行为,扣留驾驶证都是轻的。

4、这个标志的含义是提醒车辆驾驶人前方是单向行驶并且照明不好的涵洞。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释:警告标志注意隧道。用以提醒车辆驾驶人注意慢行。设在双向行驶并且照明不好的隧道口前适当位置。

5、这个标志是何含义?

A、限制40吨轴重

B、限制最高时速40公里

C、前方40米减速

D、最低时速40公里

答案:B

解释:限制最高时速40公里:表示该标志至前方限制速度标志的路段内,机动车行驶速度不得超过标志所示数值。此标志设在需要限制车辆速度的路段的起点。以图为例:限制行驶时速不得超过40公里。

6、女驾驶人穿高跟鞋驾驶车辆,不利于安全行车。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穿高跟鞋本身就是错的。

7、年龄在70周岁以上的机动车驾驶人审验时还应当按照规定进行记忆力、判断力、反应力等能力测试。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规定,机动车驾驶证审验内容包括:(一)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交通事故处理情况;(二)身体条件情况;(三)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记分及记满12分后参加学习和考试情况。持有大型客车、重型牵引挂车、城市公交车、中型客车、大型货车驾驶证一个记分周期内有记分的,以及持有其他准驾车型驾驶证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员死亡承担同等以上责任未被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的驾驶人,审验时应当参加不少于三小时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交通安全文明驾驶、应急处置等知识学习,并接受交通事故案例警示教育。年龄在70周岁以上的机动车驾驶人审验时还应当按照规定进行记忆力、判断力、反应力等能力测试。对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或者交通事故未处理完毕的、身体条件不符合驾驶许可条件的、未按照规定参加学习、教育和考试的,不予通过审验。

8、机动车在道路边临时停车时,应怎样做?

A、可逆向停放

B、可并列停放

C、不得逆向或并列停车

D、只要出去方便,可随意停放

答案:C

解释:答案是排除法。不让逆向停放,你只有顺方向停放。不让并列停放,只有纵向停放。顺行驶方向纵向停放可以最大限度少占用道路的宽度,对道路通行的影响最小。

9、图中圈内三角填充区域是什么标线?

A、网状线

B、停车线

C、减速线

D、导流线

答案:D

解释:导流线的形式主要为一个或几个根据路口地形设置的白色V形线或斜纹线区域,表示车辆必须按规定的路线行驶,不得压线或越线行驶。 主要用于过宽、不规则或行驶条件比较复杂的交叉路口,立体交叉的匝道口或其他特殊地点。

10、驾驶机动车遇到这种信号灯不断闪烁时怎样行驶?

A、尽快加速通过

B、靠边停车等待

C、注意观望安全通过

D、禁止通行

答案:C

解释:路口只有一个黄灯,并持续闪烁,警示驾驶人要注意瞭望,确认安全通过。

科目一模拟考试(100题)
相关内容 临夏驾照恢复模拟考试 兴安恢复驾驶资格科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