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机动车驾驶人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实行累积记分制度,记分周期为( )。
A、6个月
B、12个月
C、18个月
答案:B
解释: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机动车驾驶人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除给予行政处罚外,实行累积记分制度。记分周期为12个月,一个记分周期内未达到12分,所处罚款已经缴纳的,记分予以清除,记分未达到12分,但尚有罚款未缴纳的,记分转入下一记分周期。
2、在车身或车厢后部必须喷涂放大的牌号的车型有( )。
A、小轿车
B、重型.中型载货汽车及其挂车
C、拖拉机及其挂车
D、大客车
答案:BCD
解释:《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十三条:机动车号牌应当悬挂在车前、车后指定位置,保持清晰、完整。重型、中型载货汽车及其挂车、拖拉机及其挂车的车身或者车厢后部应当喷涂放大的牌号,字样应当端正并保持清晰。
3、性格内向的学员通常应变能力差、缺乏果断,教练员可有意识地加强其对复杂交通情况的判断和应急处理能力的培养。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机动车驾驶培训教练员从业资格培训教材》注明:性格对学员的影响,内向的表现为缺乏果断,应变能力差,而外向的学员变现为喜欢冒险,自信,敏捷,教练员要做出相应的指导,内向的需要有意识地加强其对复杂交通情况的判断和应急处理能力的培养,外向的需要提示其注意驾驶风险,谨慎驾驶,加强其对车速和情绪控制能力的培养。
4、教练员不仅要培养学员注意的范围和注意力的集中程度,而且还要培养其注意力的分配和转移能力。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机动车驾驶培训教练员从业资格培训教材》注明:培养学员注意力的分配和转移能力,和培养学员的注意的范围与注意力的集中程度一样重要。
5、因材施教就是根据学员不同的个性特点与差异施教,其教学要求可以不同。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释:这就是因材施教的具体措施,针对不同的特点实施不同的方案。
6、教练员在备课时,教学方法的确定取决于教练员的教学风格和( )。
A、教学目标
B、教学内容
C、学员特点
D、教学条件
答案:ABCD
解释:《机动车驾驶培训教练员从业资格培训教材》注明:教练员在备课时,教学方法的确定取决于教练员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员特点、教学条件。教练员编写教案时,应注意对新知识的引入、讲解,练习等环节做出科学合理的安排。
7、汽车行驶速度越快,驾驶员的反应时间越短。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释:汽车行驶速度越快,遇到突发情况时驾驶员的反应时间越长,相应的制动距离也越长。
8、驾驶机动车遇到这种情况怎样礼让?(如图)( )
A、减速或停车让行
B、鸣喇叭或开前照灯
C、按正常速度行驶
D、加速过障碍会车
答案:A
解释:由图可知,前方道路正在施工,另外对向还有机动车驶来,因此要减速或是停车避让。因此本题选A。
9、学员踏下离合器后不能将变速杆移入空档是无力表现。( )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本题详情查看《机动车驾驶培训教练员》:学员踏下离合器后不能将变速杆移入空档是无力表现。
10、车辆行驶距交叉路口( )开转向灯表明前进方向。
A、30—50m
B、50—100m
C、100—150m
答案:B
解释:本题详情查看《机动车驾驶培训教练员》:车辆行驶距交叉路口,五十至一百米,开转向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