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依据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的严重程度,一次记分的分值为:12分、6分、3分、2分、1分五种。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1+1=2,1+2=3,1+2+3=6,1+2+3+6=12,记住了吧。

2、机动车与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其损失是由行人故意造成的,机动车一方( )。

A、承担主要责任

B、承担次要责任

C、不承担责任

答案:C

解释:本题详情查看《机动车驾驶培训教练员》:机动车与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其损失是由行人故意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责任。

3、教练员年龄超过( )的,应当到原发证机关办理有关注销手续。

A、55周岁60周岁

B、60周岁

C、65周岁

答案:B

解释:本题详情查看《机动车驾驶培训教练员》:教练员年龄超过60周岁的,应当到原发证机关办理有关注销手续。

4、驾驶员产生驾驶疲劳后的主要表现有( )。

A、频繁打哈欠

B、眼皮发沉

C、注意力不集中,走神

D、头晕目眩、反应迟钝

答案:ABCD

解释:连续驾驶时间过长,身体状况不良,长期在单一路况下驾驶,睡眠不足是驾驶员产生驾驶疲劳的主要原因。驾驶疲劳时一般会出现频繁打哈,欠眼皮发沉,注意力不集中,走神,头晕目眩、反应迟钝等现象明显表现。

5、在训练初期掌握动作要领较慢的学员,在后期的训练过程中,操作能力一定差。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释:《机动车驾驶培训教练员从业资格培训教材》注明:训练与操作能力成正比关系,训练越多实际的操作能力约会提高。

6、松懈情绪造成注意力不集中,不会使训练成绩停顿。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释:松懈情绪造成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可能不会使训练成绩停顿。

7、《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教学大纲》按照“分阶段教学、分阶段把关”的培训模式,将培训过程分为了四个阶段。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教学大纲》按照“分阶段教学、分阶段把关”的培训模式,将培训过程分为了四个阶段,规定了每一教学阶段的教学项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阶段考核来检验每一阶段的培训质量。

8、在驾驶训练中,教练员使用规范的手势和简明的口令,有助于学员正确理解教练员的意图。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本题详情查看《机动车驾驶培训教练员》:教练员在驾驶训练过程中,主要靠规范的手势和简明的口令指导学员。使用规范、统一的手势和令,有助于学员正确理解教练员的意图,提高教学质量。

9、汽车在夜间发生故障时,驾驶员应当( ),以确保安全。

A、选择安全区域停车

B、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

C、开启示廓灯和后位灯

D、在车后50米~100米处设置警告标志

答案:ABCD

解释:《机动车驾驶培训教练员从业资格培训教材》注明:汽车在夜间发生故障时,驾驶员应当:1、选择安全区域停车;2、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3、开启示廓灯和后位灯;4、在车后50米~100米处设置警告标志,以确保安全。

10、停车的制动反应距离与驾驶员的注意力,动作的灵敏度没关系。( )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释:停车的制动反应距离与驾驶员的注意力,动作的灵敏度有关系。

教练员从业资格模拟考试(100题)
相关内容 荷泽教练员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 毫州汽车驾驶员教练证考试流程 汽车教练员证怎么考 山西教练员从业资格考试题库 巢湖汽车教练理论考试 长春教练员从业资格证在哪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