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驾驶员产生驾驶疲劳的主要原因有( )。
A、连续驾驶时间过长
B、身体状况不良
C、长期在单一路况下驾驶
D、睡眠不足
答案:ABCD
解释:连续驾驶时间过长,身体状况不良,长期在单一路况下驾驶,睡眠不足是驾驶员产生驾驶疲劳的主要原因。驾驶疲劳时一般会出现频繁打哈,欠眼皮发沉,注意力不集中,走神,头晕目眩、反应迟钝等现象明显表现。
2、一般情况下,相对中年学员而言,年轻学员的场地训练进步较快,因此道路驾驶训练更安全。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释:《机动车驾驶培训教练员从业资格培训教材》注明:一般情况下,年轻学员反应敏捷,初始训练掌握动作要领快,但思想不成熟,喜欢表现、逞能与冒险,易忽视交通法规。
3、通常性格内向的学员应变能力差,缺乏自信心。在驾驶操作训练中,教练员对性格内向的学员应( )。
A、适当表扬,严厉批评
B、加强基础动作的训练,提高驾驶技能稳定性
C、主动加强交流和理解,多表扬,少指责
答案:C
解释:本题详情查看《机动车驾驶培训教练员》:通常性格内向的学员应变能力差,缺乏自信心。在驾驶操作训练中,教练员对性格内向的学员应主动加强交流和理解,多表扬,少指责。
4、对车体的感知能力是指驾驶员对所驾车辆( )的准确把握能力。
A、长度
B、宽度
C、高度
D、速度
答案:ABC
解释:本题详情查看《机动车驾驶培训教练员》:在驾驶训练中,教练员要培养学员的车体感知能力、车速感知能力、道路感知能力、车辆控制能力,其中对车体的感知能力是指驾驶员对所驾车辆长度\宽度\高度的准确把握能力。
5、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阶段考核来检验每一阶段的培训质量。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教学大纲》按照“分阶段教学、分阶段把关”的培训模式,将培训过程分为了四个阶段,规定了每一教学阶段的教学项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阶段考核来检验每一阶段的培训质量。
6、汽车行驶速度是原来的2倍,制动距离约为原来的( )。
A、1倍
B、2倍
C、4倍
答案:C
解释:“增加1倍”即为2倍,2*2=4。
7、相对而言,汽车在( )路面上行驶时,制动距离最长。
A、冰雪
B、湿沥青
C、干燥沥青
答案:A
解释:本题详情查看《机动车驾驶培训教练员》:相对而言,汽车在冰雪路面上行驶时,制动距离最长。因为冰雪的附着力小。
8、在环形路口内行驶时,如果有机动车强行驶入怎么办?( )
A、提高车速,抢道行驶
B、保持正常车速行驶
C、提高车速,不让其驶入
D、减速避让
答案:D
解释:注意其他车辆的行为是强行驶入,因此不能硬碰硬,否则只能两败俱伤。因此只能主动减速避让,安全第一。
9、驾驶机动车在这样的路段要注意观察,随时避让横过道路的野生动物。( )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在这样的路段要注意观察,随时避让横过道路的野生动物。
10、划线公路掉头的宽度为( )。
A、两倍车长
B、两倍轴距
C、两倍轴距加0.20米
答案:C
解释:本题详情查看《机动车驾驶培训教练员》:划线公路掉头的宽度为两倍轴距加0.2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