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组织他人在驾驶人参加审验教育时在签注学习记录、学习过程中弄虚作假,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多少元以下罚款?
A、二万元
B、一千元
C、二千元
D、三万元
答案:A
解释:《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规定:机动车驾驶人参加审验教育时在签注学习记录、学习过程中弄虚作假的,相应学习记录无效,重新参加审验学习,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代替实际机动车驾驶人参加审验教育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千元以下罚款。 组织他人实施前两款行为之一,有违法所得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违法所得三倍以下罚款,但最高不超过二万元;没有违法所得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万元以下罚款。
2、行车中发现前方道路拥堵时,应怎样做?
A、寻找机会超越前车
B、从车辆空间穿插通过
C、减速停车,依次排队等候
D、鸣喇叭催促
答案:C
解释:基于和谐第一位,一定要减速停车依次排队。
3、在冰雪道路上行车时,车辆的稳定性降低,加速过急时车轮极易空转或溜滑。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轮胎与地面的摩擦系数降低,轮胎不易附着在地面上,只要一加速,就极易空转或溜滑。
4、图中圈内的锯齿状白色实线是什么标线?
A、导向车道线
B、方向引导线
C、可变导向车道线
D、单向行驶线
答案:C
解释:这道儿左转右转还是直行都是可以的,关键看信号灯或者路面上的指标牌
5、如图所示,在这种情况下遇到红灯交替闪烁时,要尽快通过道口。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释:都在闪了,说明火车快到了,你还尽快通过,不是想吻火车吧?因为这是无人看守的铁道路口(注意看右上方的标志图),正确的应该是等候、等火车过了,你再过。如果是有人看守的,马路上会放下铁栏杆,按铁路安全员指示就行了。
6、避让特种车辆使其顺利通过后,车辆应有序回到原车道继续行驶,不要尾随特种车辆,以免发生交通事故。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司机在行驶中需要保持一定的车距,即使在拥堵的情况下也需要保持一定的车距,一是保障自身行车安全,二是万一发生险情也可以顺利变道,避让特种车辆。同时,在特种车辆顺利通过后,车辆应有序回到原位继续行驶,不要趁机抢车位甚至跟随特种车辆,以免发生交通事故。
7、在狭窄的山路会车,规定不靠山体的一方优先行驶的原因是什么?
A、靠山体的一方相对安全
B、不靠山体的一方车速较快
C、靠山体的一方视野宽阔
D、B和C都正确
答案:A
解释:不靠山体的有掉下悬崖的危险,所以他们优先行驶,靠山体的比较安全。
8、驾驶人在实习期内驾驶机动车上高速公路行驶,应当由持相应或包含其准驾车型驾驶证一年以上的驾驶人陪同。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释:《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规定:驾驶人在实习期内驾驶机动车上高速公路行驶,应当由持相应或者包含其准驾车型驾驶证三年以上的驾驶人陪同。其中,驾驶残疾人专用小型自动挡载客汽车的,可以由持有小型自动挡载客汽车以上准驾车型驾驶证的驾驶人陪同。
9、关于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罚,以下说法错误的是什么?
A、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
B、吊销驾驶证
C、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D、记6分
答案:D
解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10、属于申请增加轻型牵引挂车准驾车型的,车辆管理所应在多长时间内核发学习驾驶证明?
A、5日内
B、受理后直接发
C、3日内
D、1日内
答案:B
解释:《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第四十条:初次申请机动车驾驶证或者申请增加准驾车型的,科目一考试合格后,车辆管理所应当在一日内核发学习驾驶证明。 属于第三十条第二款至第四款规定申请增加准驾车型以及第五款规定申请变更准驾车型的,受理后直接核发学习驾驶证明。 属于自学直考的,车辆管理所还应当按规定发放学车专用标识。 第三十条:机动车驾驶人考试内容分为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考试科目(以下简称“科目一”)、场地驾驶技能考试科目(以下简称“科目二”)、道路驾驶技能和安全文明驾驶常识考试科目。 已持有小型自动挡汽车准驾车型驾驶证申请增加小型汽车准驾车型的,应当考试科目二和科目三。 已持有大型客车、城市公交车、中型客车、大型货车、小型汽车、小型自动挡汽车准驾车型驾驶证申请增加轻型牵引挂车准驾车型的,应当考试科目二和科目三安全文明驾驶常识。 已持有轻便摩托车准驾车型驾驶证申请增加普通三轮摩托车、普通二轮摩托车准驾车型的,或者持有普通二轮摩托车驾驶证申请增加普通三轮摩托车准驾车型的,应当考试科目二和科目三。 已持有大型客车、重型牵引挂车、城市公交车、中型客车、大型货车、小型汽车、小型自动挡汽车准驾车型驾驶证的机动车驾驶人身体条件发生变化,不符合所持机动车驾驶证准驾车型的条件,但符合残疾人专用小型自动挡载客汽车准驾车型条件,申请变更的,应当考试科目二和科目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