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驾驶机动车前,需要调整安全头枕的高度,使头枕正对驾驶人的颈椎。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释:座椅上头枕的主要作用是汽车被追尾时,有效保护驾乘人的颈椎。调整头枕高度时,保持头枕中心与后脑中心平齐,才能发挥保护作用。

2、路右侧车行道边缘白色虚线是什么含义?

A、车辆可临时越线行驶

B、车辆禁止越线行驶

C、应急车道分界线

D、人行横道分界线

答案:A

解释:实线是边沿线,禁止越线行驶,虚线是可临时越线行驶。

3、车辆在高速公路发生故障不能移动时,驾驶人这种尝试排除故障的做法是否正确?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释:三处错误:1.应立即开启危险警报闪光灯,利用车辆惯性,将车驶入紧急停车带或右侧露肩听下,尽量不要占用行车道;2.车辆停放好后,驾驶人和乘车人从路外侧的车门尽快离开车辆,转移到右侧的露肩或者应急车道内,如需到车内或车下进行维修,也应由外侧的车门出入;3.要把故障车警告标志放置在来车方向150米处,并立即报警,如果是夜间,还必须开启示宽灯和尾灯

4、机动车上路行驶时,前排乘车人可不系安全带。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释:系安全带分什么前排后排,都得系。

5、变更车道时,应开启转向灯,迅速驶入侧方车道。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释:注意迅速两字,使入前先观察后慢慢变道

6、这个标志的含义是提醒前方右侧行车道或路面变窄。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警告标志右侧变窄,行车注意安全。用以警告车辆驾驶人注意前方车行道或路面狭窄情况,遇有来车应予减速避让。设在双车道路面宽度缩减为6m以下的路段起点前方。

7、驾驶校车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上行驶超速未达20%的,一次记多少分?

A、9分

B、6分

C、12分

D、3分

答案:B

解释:《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记分管理办法》规定,机动车驾驶人有下列交通违法行为之一,一次记6分:(一)驾驶校车、公路客运汽车、旅游客运汽车载人超过核定人数未达到百分之二十,或者驾驶7座以上载客汽车载人超过核定人数百分之二十以上未达到百分之五十,或者驾驶其他载客汽车载人超过核定人数百分之五十以上未达到百分之百的;(二)驾驶校车、中型以上载客载货汽车、危险物品运输车辆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上行驶超过规定时速未达到百分之二十,或者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以外的道路上行驶超过规定时速百分之二十以上未达到百分之五十的;(三)驾驶校车、中型以上载客载货汽车、危险物品运输车辆以外的机动车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上行驶超过规定时速百分之二十以上未达到百分之五十,或者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以外的道路上行驶超过规定时速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四)驾驶载货汽车载物超过最大允许总质量百分之五十以上的;(五)驾驶机动车载运爆炸物品、易燃易爆化学物品以及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未按指定的时间、路线、速度行驶或者未悬挂警示标志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六)驾驶机动车运载超限的不可解体的物品,未按指定的时间、路线、速度行驶或者未悬挂警示标志的;(七)驾驶机动车运输危险化学品,未经批准进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限制通行的区域的;(八)驾驶机动车不按交通信号灯指示通行的;(九)机动车驾驶证被暂扣或者扣留期间驾驶机动车的;(十)造成致人轻微伤或者财产损失的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十一)驾驶机动车在高速公路或者城市快速路上违法占用应急车道行驶的。

8、小型载客汽车驾驶人在一个记分周期内参加满分教育的次数每增加一次或者累积记分每增加12分,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的学习时间增加七天,每次满分学习的天数最多六十天。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记分管理办法》规定,机动车驾驶人在一个记分周期内参加满分教育的次数每增加一次或者累积记分每增加12分,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的学习时间增加七天,每次满分学习的天数最多六十天。其中,大型客车、重型牵引挂车、城市公交车、中型客车、大型货车驾驶人在一个记分周期内参加满分教育的次数每增加一次或者累积记分每增加12分,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的学习时间增加三十天,每次满分学习的天数最多一百二十天。

9、这个标志是何含义?

A、直行车道

B、右转车道

C、掉头车道

D、左转车道

答案:A

解释:表示只准一切车辆直行。此标志设在直行的路口以前适当位置。

10、这个标志的含义是提醒车辆驾驶人前方路段通过村庄或集镇。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警告标志注意村庄,注意行车安全。用以提醒车辆驾驶人小心驾驶。设在紧靠村庄、集镇且视线不良的路段以前适当位置。

科目一模拟考试(100题)
相关内容 2024理论模拟考 2024科目一模拟考试题在线答题 赤峰驾校考试科目一 玉溪考驾照科目一 2024浙江驾校考试 驾驶证考试题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