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出租汽车驾驶员可根据乘客的________等判断其消费个性。
A、服饰
B、举止言行
C、仪容
D、心理活动
答案:ABC
解释:《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第三章第四节:服务技巧和服务禁忌可知,乘客消费个性是乘客在接受服务的过程中特有的心理倾向。研究乘客的消费个性,可提高乘客对驾驶员服务的满意度。在出租汽车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驾驶员可以对每位乘客进行仔细的观察和分析,可因人、因时、因地为乘客提供个性化的优质服务。
2、行驶中,驾驶员应定时观察仪表及警示信号的显示情况。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释:《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第六章第一节:出租汽车维护的基本知识可知,随时掌握仪表和警示信号的动态,听察异响,坚持日常检查,及时紧固松旷部位,减裁(一般按额度载荷减20%~25%)、限速运行。
3、驾驶员连续2个考核周期服务质量信誉考核等级均为B级的将被列入不良记录名单。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第十章第二节:出租汽车服务质量信誉考核可知,出租汽车驾驶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市县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将其列入不良记录名当:一、在考核周期内服务质量信誉考核综合得分为0分且未按照规定参加培训的。二、连续两个考核周期服务质量信誉考核等级均为B级的。三、在一个考核周期内积累综合得分有两次以上为0分的。四、无正当理由超过规定时间未签注服务质量信誉考核等级的。
4、在出租汽车上发现乘客遗留物品,驾驶员不应该________。
A、归还失主
B、及时上交
C、查找失主
D、暂时留存
答案:D
解释:《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第四章第二节:安全运营基本要求可知,发现乘客遗留物品,应设法及时归还失主。如一时无法找到失主的,应及时上交处理,不得私自留用。
5、出于安全考虑,女性出租汽车驾驶员尽量不在________运营。
A、夜间
B、节假日
C、白天
D、早晨
答案:A
解释:《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第四章第五节:出租汽车驾驶员治安防范可知,夜间作案的频率高。在夜间,出租汽车驾驶员由于连续运营,体能下降,这时的观察力、分析力、判断力以及自身防卫能力都降至全天的低潮。另外,道路上行车、车辆稀少,不易引起注意。而犯罪分子往往白天养精蓄锐,这时正是精神和体能状态最佳的时候,在双方较量中其占据明显优势。
6、出租车驾驶员注册有效期届满需继续从事出租汽车客运服务的,应当在有效期届满60日前,向所在地市,县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申请延续注册。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释:《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第十章第一节: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管理可知,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注册有效期为3年。注册有效期届满需继续从事出租汽车客运服务的,应当在有效期届满前30日内申请延续注册。
7、有心脏病和肺病的患者,呼吸困难时可保持________姿势。
A、下蹲
B、平卧
C、侧卧
D、半坐
答案:D
解释:《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第八章第二节:乘客突发疾病处置可知,有心脏病和肺病的患者,呼吸困难时可保持半坐姿势。没有医嘱,不宜乱服药物等。
8、下坡行驶应控制车速,驾驶员应充分利用发动机的________减速,不得空挡滑行。
A、经济作用
B、牵阻作用
C、吸收作用
D、放热作用
答案:B
解释:《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第四章第二节:安全运营基本要求可知,出租汽车下坡行驶应控制车速,充分利用发动机牵阻作用减速,不得空档滑行,不得超车。上坡时应提前减档,低档行驶。
9、出租汽车驾驶员有见义勇为、救死扶伤、拾金不昧等先进事迹的,加分累计不得超过3分。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释:出租汽车驾驶员有见义勇为、救死扶伤拾金不昧等先进事迹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给予相应加分奖励,加分奖励累计不得超过10分。
10、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全国公共科目考试成绩3年内全国有效,区域科目考试成绩3年内在考试所在地设区的市级行政区域内有效。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第十章第一节: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管理可知,设区的市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在考试结束10日内公布考试成绩。考试合格成绩有效期为3年。全国公共科目考试成绩在全国范围内有效,区域科目考试成绩在所在地行政区域内有效。
11、出租车驾驶员在运营过程中有拾金不昧行为的、有协助查处违法行为的,出租车驾驶员服务质量信誉考核分值加______分。
A、1
B、3
C、5
D、10
答案:B
解释:《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第十章第二节:出租汽车服务质量信誉考核可知,出租汽车驾驶员在运营过程中有拾金不昧行为的和协助查处违法行为,出租汽车驾驶员服务质量信誉考核分值加3分。
12、驾驶出租汽车通过弯道时,可以加速超车,提高通行效率。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释:驾驶出租汽车通过弯道时,要减速慢行,注意安全。
13、出租汽车驾驶员接受电召服务预约后,应该________。
A、按乘客要求准时到达约定地点
B、乘客未准时在约定地点出现则即刻离开
C、仍可就近搭载路边扬手招车乘客
D、在乘客上车后向调度中心发送确认信息
答案:AD
解释:《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第三章第四节:服务技巧和服务禁忌可知,电召是预约服务的一种方式。(1)驾驶员在接到调度中心电召服务后,应按乘客要求准时到达约定地点。(2)乘客超出预约时间10分钟未出现,驾驶员应及时与调度中心联系,经同意后才能离开约定地点。(3)驾驶员在接到电召服务后,不能及时到达预约地点的,应提前向调度中心报告,重新安排车辆。(4)乘客上车后,驾驶员要向调度中心发送确认信息。
14、驾驶出租汽车经过涉水路面时,水深不能超过________高度。
A、排气管
B、轮胎
C、车灯
D、车辆号牌
答案:A
解释:当车经过有积水或者立交桥下、深槽隧道等有大水漫溢的路面时,首先是停车查看积水的深度,最简单的方法是水深不能超过排气管的高度,如果超了,应选择其他路线绕行;如水深只淹没少半个轮胎,可以挂一挡,稳住油门,低速直行,一气通过,切不可中途停车、换挡或急转方向,防止因操作失误而导致车辆熄火、 发动机损坏。
15、驾驶员应定期更换“三滤”和机油,“三滤”是指________。
A、机油滤清器、燃油滤清器、空气滤清器
B、机油滤清器、冷却水滤清器、空气滤清器
C、机油滤清器、制动液滤清器、空气滤清器
D、机油滤清器、燃油滤清器、润滑油滤清器
答案:A
解释:三滤是指空气滤清器、机油滤清器具汽油滤清器。三滤在汽车发动机上对空气、机油和汽油起着过滤作用,从而对发动机起到保护作用,同时也提高了发动机的工作效率。三滤清洁保养得及时,能充分发动机性能,降低发动机故障率,有利于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16、下列关于个体巡游出租车经营者自己驾驶出租汽车从事经营活动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需持其从业资格证及车辆运营证申请注册
B、需持其从业资格证申请注册
C、需持其车辆运营证申请注册
D、需持其驾驶证申请注册
答案:A
解释:《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第十章第一节: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管理可知,个体出租汽车经营者自己驾驶出租汽车从事经营活动的,持其从业资格证及车辆道路运输证申请注册。
17、出租汽车驾驶员承租时的服务内容包括________。
A、出租汽车竖起空车待租标志后驾驶员应做到有车必供不拒载、不挑客
B、驾驶员要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在允许停靠或临时上、下客的路段载客
C、进入出租汽车站点经营的要按序停靠、载客服从站点管理人员的管理与调派
D、电话预约租车应遵守信用准时到达
答案:ABCD
解释:《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第三章第三节:服务流程可知,承租时,应注意(1)驾驶员要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在允许停车路段或服务站点停车载客。(2)进入出租汽车服务站点,出租汽车驾驶员应文明排队,车内等候,按序走车,服从引导调度,不得私自揽客。(3)除下列情形外,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载客或者中途终止服务:乘客在禁止停车的路段招收拦车;乘客携带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放射性、传染性等违禁物品乘车;醉酒、精神病患者等自主行为能力受限者在无人陪同或监护下乘车;乘客目的地超出省、市、县境或夜间去偏远、冷僻地区而不按规定随驾驶员进行登记;乘客的要求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的。(4)乘客上车前,不得有询问乘客目的地等挑客行为。
18、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经公安交管部门调解,当事人未达成协议或者调解协议生效后不履行的,当事人可以________。
A、申请行政复议
B、向有向关部门反应
C、要求重新调查事故
D、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答案:D
解释:《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第八章第一节:交通事故处置可知,对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争议,当事人可以请求公安交管部门调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19、行车中,下坡路制动突然失效的应急处置措施有________等。
A、踩下离合器踏板
B、“抢挡”
C、跳车
D、宽阔地带迂回减速利用障碍物停车
答案:BD
解释:《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第四章第四节:安全行车特别要求与紧急情况处理可知,(1)查看路边有无障碍物、坡道可助减或宽阔地带可迂回减速、停车。停车后,应拉紧驻车制动器操作杆,防止溜车或发生二次险情。(2)若无可利用的地形和时机应迅速抬起加速踏板,进行“抢挡”操作,利用变速器传动比的突然增大和发动机牵阻作用降低车速,以利于控制车速和操作行驶方向。抢挡越一级为妥,如车速仍高,可再次抢挡,因为若越两级抢挡,难度较大,一旦抢挡不成功,危险性难度更大。
20、根据《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安全一般事故、较大事故、重大事故、特别重大事故的划分标准由_____规定。
A、国家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B、各级人民政府
C、国务院
D、人民法院
答案:C
解释:根据《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安全一般事故、较大事故、重大事故、特别重大事故的划分标准由国务院规定。